图说甘谷杨家沟村笔架墩航拍

北京去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甘谷独一无二的文化墩杨家沟村笔架墩(航拍)撰稿摄影:李春编辑我这个人十分贪玩,玩摄影、玩旅游、玩开车。常常行走在山间沟壑,寻找历史的烟尘;常常穿林渡水,回忆儿时的快乐。这不,杨家沟村笔架墩,睁着明亮的眼睛、拖着古老的身躯,映入了我的眼帘,我赶紧停车,向笔架墩奔去。01:05这次去杨家沟村拍摄笔架墩是有备而来,随身携带有无人机、照相机和摄像机。因为多年前我多次为杨家沟村拍摄秧歌、庙会,都经过这个笔架墩,不过那时候对烽火台、风水台等这些古人留下的遗址不感兴趣。自从开始拍摄古堡,就对甘谷境内古人留下的遗址有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无人机的到来,通过空中拍摄,古堡、墩台的庐山真容一一呈现在我的眼前。真可谓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杨家沟村笔架墩坐落在通往杨家沟村的公路右侧,基本是由三堵墙连接而成,三堵墙中间现在可以看到明显的裂缝。墙顶上挖出了两个槽,恰似汉字中的两个“凹”字。墩的北面还修有一道小道,可达墩顶。据当地群众讲解放前夕,杨家沟人为了留下龙脉,让杨家沟村成为文风之地,在村前开阔之处修建了甘谷县内至今独一无二的文化墩——笔架墩。笔架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笔架亦称笔搁,中国传统文房用具,放在案头,用来架笔的工具。已有余年的历史。南北朝时就已有笔架的记载,唐代笔架流传下来的极为罕见,但从文献来看,此时的笔架已经成为文房的常设之物。无论笔架墩是否给杨家沟村带来了吉祥,但杨家沟村实实在在就是甘谷的文风之地,家中无字画,不是杨家人。现在家家户户都有大学生,尤其是群众文化活动更是丰富多彩,每年春节都要举办秧歌社火联欢活动,并且以“杨家沟村秧歌队”的名义,组队参加县上举办的正月十四秧歌社火大汇演,年年如此,雷打不动。摄影者:李春,甘肃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摄影摄像工作。专业摄影制作光盘采访报道网络发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70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