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记忆中的那抹红王韬

记忆中的那抹红(王韬)作者:王韬合肥学习平台过年了,记忆中的那抹红便愈发鲜艳清晰。没有红玫瑰的春,花园里少了艳丽;没有红枫的秋,四季少了热烈;没有手写对联的春节,年少了烟火气。在农村,每到腊月,家家户户便早早备上红纸,找一位书法不错的先生写上几副对联,年三十那天早早贴上。蘸满墨汁的毛笔字“镶嵌”在红纸上,一切都是火红的,一切都是崭新的,一切都是喜悦的。对,就是这个味!我的父亲是一名教师。他不仅课上得生动有趣,更写得一手好字。乡下人家朴实憨厚,邻居街坊提起父亲,总是赞不绝口。儿时,我也因为他的这手好字,受益颇多。每到腊月,来我家里求写对联的人络绎不绝。父亲性情直爽,来者不拒,掏出笔认真记下几扇门、几扇窗、猪圈鸡笼等需要张贴的地方。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低头一笔一画认真记录的模样,依然清晰如昨日。腊月初二、初三,父亲就着手写对联了。他性格内敛,不爱说话,也不敷衍,在他做准备工作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就会围观,一个个屏息凝神,眼睛不眨,生怕错过任何环节。研墨、润笔、折纸、裁纸,父亲写对联行云流水,动作优美。他全程紧抿双唇,不说一字,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酝酿着情绪,仿佛一开口灵感就飞走了。我们也保持沉默,静静欣赏他挥毫泼墨。我爱极了那一刻的父亲,仿佛他手上拿的不是红纸,而是这世上最珍贵的宝贝。他写对联的顺序是:先写正门和房门的,再写灶台、牲畜圈各处的。由于父亲钟情对联,我耳濡目染,从中习得不少文学知识。父亲的字遒劲有力,他待人也谦虚、宽容。村里各家有嫁娶喜事,都会叫他写对联,比如“花开并蒂,燕舞同心”,横批“白头偕老”。春节期间,我到各处拜访亲戚,各家门框上全是打印出来的对联,手写的似乎离我们远了。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很多学校都开设了书法课,希望这一传统文化可以一直传承下去。(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万山镇十八桥小学)责任编辑:杨涵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66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