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风飘扬的红旗、巢湖岸边巡堤志愿者的声影、乘风破浪的水上护卫队……8月9日,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再次来到巢湖沿岸,随着汛情的逐步缓解,防汛工作进展如何?十八联圩蓄洪区是否安全无虞?当天,天空虽然下着大雨,但是记者随处都可以看到为了守护家园而奋战在一线的志愿者,他们筑起了坚强的防护墙,成为风雨中最美的风景线。
庐江同大镇:巡堤仍然是每天“必修课”
6月23日,庐江县同大镇党委委员孔德才临危受命,他带领同事们将“同大镇防汛指挥部第九指挥所”旗帜插在了同大镇临圣村。也就是从那天起,孔德才和市、县、镇以及村各级工作人员共18人便常驻村中直到现在。
穿着一双胶鞋,一副雨衣这是抗洪期间的“标配”,7月27日,接受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采访时,这位中年干部满身疲惫但却斗志坚定,由于双脚日夜泡在胶鞋里,脚掌早已磨出水泡,但孔德才每天还是坚持巡堤查看,一天一夜仍要走3万步。
8月9日,记者再次联系上孔德才时,他表示巡堤仍然是每天的“必修课”,“每天24小时不断人,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夜,临圣村的堤坝我们每天都要巡视排险,这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孔德才介绍说,由于附近的自来水厂被淹,直到现在指挥部的民房还不能通水,没水做饭,也没水洗澡。“大家克服种种苦难,但都在坚持。”为了方便一线防洪工作人员的基本需要,镇上安排送水车往一线送水,孔德才和同事们就是靠着这些送来的一桶桶水,坚持到了现在。
由于河水水位高涨,至今孔德才和同事们已经发现和处置了14次大堤塌方险情。“大家用汗水和辛苦总算守住了大坝,保卫了同大圩安全。”孔德才说,目前临圣村的堤坝水位从最高峰的13.43米下降到了12.36米,而同大圩内的内涝水位也在逐步下降。“可以这么讲,我们坚守到了现在,总算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了。”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河水水位目前仍处在高位,虽然在逐步下降,但长期泡水的堤坝随时存在各种风险。孔德才和同事们日夜巡堤就是为了及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也许防洪工作还要几周时间,但我相信无论再难我们也会坚持到最后的。”孔德才说道。
十八联圩蓄洪区:水上巡逻队仍在坚守
“舍小家,顾大家!”9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长临河十八联圩蓄洪区内的罗洪村,一条鲜艳的红色条幅在风雨中格外瞩目。“我们的工作内容是驾乘冲锋舟,在蓄洪区内巡逻、喊话,确保没有群众滞留以及排查是否有险情发生。”记者采访时,王朝阳和其他水上巡逻队的志愿者正好返回上岸,王朝阳告诉记者,十八联圩内共有多户居民,目前已经全部安全转移。每天24小时不间断巡逻不仅要排查险情,同时也要加强治安巡逻。
据了解,十八联圩生态湿地是全国在建的面积最大的人工湿地。作为巢湖的蓄滞洪区,十八联圩能够缓解大城市的防洪压力,总蓄洪水量可达1.3~1.6亿立方米。7月19日13时,十八联圩蓄洪启动,至7月26日夜,十八联圩蓄洪区水位与南淝河水位基本平齐,达到蓄满状态。为了守护一方平安,20名水上巡逻志愿者已经连续大半个月坚守在此。而像王朝阳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7月20日,“90”后退伍军人童文胜主动向防汛指挥部递交“请战书”,“看到家乡遭遇百年一遇洪灾,我想为家乡出一份力。”连续9天,童文胜与战士们一起装包、搬运、压实,层层接力,争分夺秒加固堤坝、处置隐患,为家乡人民垒起安全防护墙。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周梅许家权/文刘职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