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公示合肥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安徽16

白癜风诊疗体系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21546830916707254&wfr=spider&for=pc

重磅公示!

合肥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将打造“一圈两屏三带四区”!

合肥都市圈来了!

安徽16地市规划目标定了!

具体一起来看

01

重磅公示

合肥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近日,《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年)(征求意见稿)》正式对外公示,征求意见时间至7月31日结束。到年,全省国土空间格局明显优化,到年,全省国土空间格局全面优化。值得一提的是,今后安徽将提升合肥全球竞争力,并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在总体格局方面,安徽省今后拟打造“一圈两屏三带四区”空间格局。

在城镇方面,计划构建“一圈两区三带多中心多节点”的空间格局。

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淮南、六安、滁州、芜湖、马鞍山、蚌埠、铜陵8个地级市和桐城(县级市)!

今后,安徽将培育富有竞争力的中心城市。提升合肥全球竞争力,增强芜湖全国竞争力,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做优地区性中心城市。

合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副中心城市,国际化新兴特大城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芜湖:省域副中心城市,国家产业创新中心,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城市

安庆、阜阳、蚌埠、黄山:区域性中心城市

淮南、马鞍山、淮北、铜陵、滁州、宿州、六安、亳州、池州、宣城:地区性中心城市

那么问题来了,合肥缘何有底气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02

合肥常住人口逼近千万

合肥迈入特大城市行列

首先,合肥这些年发展十分迅猛,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合肥常住人口达到万,城区人口突破万,成功迈入特大城市队列。

一、常住人口总量逼近千万,跃居长三角城市第六。

年“七人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合肥常住人口.99万人,占全省比重由年“六人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2.5%提高到“七人普”的15.4%。在长三角城市中,合肥人口总量由“六人普”的第9位上升至“七人普”的第6位。

二、全市人口快速增长,新增人口居长三角城市第三。

“七人普”数据显示,相较于“六人普”,合肥10年新增人口万人,增量居长三角城市第3位。年均增长2.3%,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

▲长三角城市群

三、城区人口突破五百万,迈入特大城市行列。

“七人普”数据显示,合肥城区常住人口达万人,按照国家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迈入特大城市行列。

四、劳动年龄人口净增百万,人口红利依然明显。

在全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背景下,“七人普”数据显示,合肥15—59岁人口万人,比“六人普”增加万人,占总人口比重68.2%,高于全国4.9个百分点。

五、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实现倍增,人才更加集聚。

“七人普”数据显示,合肥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万人,10年增长.8%。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从“六人普”的1.6万人上升至“七人普”的2.6万人,比全国多1.1万人,居长三角城市第4位。

六、城镇人口超过八成,城镇化进程加快。

“七人普”数据显示,合肥城镇人口万人,10年增加万人;乡村人口万人,10年减少万人。全市城镇化率提高19.5个百分点,达82.3%,高于全国18.4个百分点。

▲合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七、三大开发区人口实现翻番。

“七人普”数据显示,高新、经开、新站三大开发区常住人口从“六人普”的58万人增加到“七人普”的万人,增长%,反映出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开发区产城融合不断深化。

八、老龄人口占比低于全国。

“七人普”数据显示,合肥60岁以上人口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5.3%,比全国低3.4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2%,比全国低1.5个百分点。

03中国百强城市出炉!合肥进入全国城市20强!

其次,合肥在全国城市中的综合排名,也不断取得新突破。

5月21日,华顿经济研究院在北京正式对外发布“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合肥市年排名第21位,年排名第20位,今年合肥以综合分值60.81分排名全国第19位,较年又前进了一位!

年,合肥的GDP首次突破万亿,成为全国23个“万亿城市俱乐部”的一员。合肥的快速崛起,已跃然纸上,“十四五”发展更是值得期待!

04合肥“十四五”规划通过加快滨湖科学城建设、东西两翼齐飞

“十四五”期间合肥如何发展?二〇三五年合肥将成为什么样?

亮点一: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奋力高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力成为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的全国示范城市,奋力迈向具有竞争力的国家中心城市。

建设全球科创新枢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建设取得重大成果,高端创新要素密集、科技创新实力雄厚、国际创新交流活跃、创新成果辐射广泛。

建设区域发展新引擎,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迈上更大台阶,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承东启西、连南接北、通江达海的战略位势充分彰显,带动合肥都市圈成为长三角区域和长江经济带重要增长极。

建设美丽中国新样板,八百里巢湖更加美丽动人,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城更靓的美好图景精彩呈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生态成为合肥重要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建设城市治理新标杆,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全面融合发展,智慧城市、宜居城市、韧性城市、平安城市、法治城市建设力争走在全国前列,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更加完善,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广泛形成。

建设美好生活新天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基本实现,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亮点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高质量发展首位度在全省加快提升,人均生产总值加快跻身长三角城市前列,综合实力加快迈入全国城市二十强并力争前移。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

——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地。

——打造具有国内比较优势的数字经济高地。

——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打造优质优良宜居宜业的生态高地。

亮点三:加快合肥滨湖科学城建设

坚持全域创新理念,依托“一心一谷三区”,创建国家级科学城。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量子中心”,依托国家实验室,聚焦量子通信、计算、测量三大领域,加快建设量子信息创新成果策源地和量子产业集聚地。

打造“科大硅谷”,依托中国科大等在肥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设海内外校友科创基地。

打造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建设创新策源强劲、成果转化高效、生活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的科学新城。

打造国际科学交流和创新成果集中展示区,依托滨湖国际科学交流中心等,创设一批国际知名科学品牌活动和高端权威论坛。

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依托安徽创新馆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加快培育形成千亿级科技大市场。

亮点四: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立足产业优势,实施“”工程,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2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家电和智能家居、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光伏新能源、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新材料、绿色食品、创意文化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3个千亿级龙头企业,培育个左右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冠军”企业。培育布局量子科技、第三代半导体、精准医疗、超导技术、生物制造、先进核能等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

亮点五: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构建“中心引领、两翼齐飞、多极支撑、岭湖辉映、六带协同”空间新格局,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功能品质。

中心城区引领:高品质建设中心城区,构建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体系,提高发展活力、塑造生态引力、增强辐射能力。

高起点规划建设骆岗生态公园,充分体现新理念、新机制、新技术、新方式,打造人民共享、引领未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会客厅”。

滨湖片区要突出商务会展、现代金融、科创服务、旅游休闲等功能,打造展现大湖风光的国际化新城区。

老城区要加快更新改造,传承城市记忆,加速业态升级,打造多元融合的高端服务业集聚区。

天鹅湖片区要提升国际化品质,完善公共服务功能,促进新兴业态集聚,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文化商务区。

东部新中心要聚焦工业遗产保护开发、生态环境修复、新型业态培育,打造充满活力的老工业基地转型示范区。

推动肥东、肥西、长丰与市区一体化发展,谋划推进县改区。

东西两翼齐飞:做强以高新区、经开区为引擎,以新桥科创示范区、大科学装置集中区、西部运河新城、肥西产城融合示范区、合庐产业新城等为支点的西部增长翼;

做大以新站高新区、东部新中心为引擎,以下塘产业新城、肥东产业新区、合巢产业新城等为支点的东部发展翼,促进区域更加协调发展。

多极发展支撑:按照中等城市标准,提升巢湖城区、长丰县城、庐江县城等承载能力,打造市域三大副中心。依托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打造一批特色城镇。

岭湖相互辉映:以巢湖为核心、江淮分水岭为屏障,构建蓝绿交织、山水交融的全域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格局。

六带协同共进:沿主要交通廊道,提速建设合六、合淮蚌、合滁、合芜马、合安、合铜六大发展带。

此外,还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强化“三线一单”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构建“南湖北岭、多片多廊”的市域生态系统格局。

亮点六:壮大县域经济

健全促进支持县域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围绕争创“千亿县”目标,全面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五县(市)经济增速力争高于全市、生产总值突破0亿元。

亮点七:把巢湖打造成合肥“最好名片”

实施巢湖治理三大工程,加快建设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力打造绿色发展美丽巢湖。

实施巢湖碧水工程,构建全流域、全过程水污染防治体系,实现全湖水质稳定Ⅳ类并力争更好。

实施巢湖安澜工程,构建巢湖流域水资源调配工程体系。

实施巢湖富民工程,建设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加快休闲农业、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

亮点八:全面增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落实交通强国试点任务,实施“”行动计划,力争到年末,建成及在建铁路公里、高速公路公里、城区快速路公里、轨道交通公里。

大力推进沿江高铁合宁、合武段和合新、合肥—安康高铁等项目建设,建成“站城一体”的新合肥西站,推动肥东高铁站改造升级为合肥东站,基本形成“时钟型”高速铁路网。

加强国省干线建设,加快明巢高速、德上高速合枞段、岳武高速东延无岳段等项目建设,形成“两环十三射多联”快速交通网络,力争全市所有乡镇15分钟上高速。

构建“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动合肥1小时通达省内其他设区市、2小时通达长三角城市群和邻省省会、3小时覆盖全国主要城市。

亮点九:打造“学在合肥”教育品牌

高质量普及学前至高中阶段15年教育,提升在园幼儿公办率和普惠率,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实施普通高中倍增计划。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广区域教育结对帮扶、集团化办学等模式,积极引进国内外名校在肥办学,打造“学在合肥”品牌,让孩子们从“好上学”到“上好学”。

亮点十:实施名医名科名院建设工程

深医院合作,培引一批医德高尚、医技精湛的医学领军人才,打造一批全省领先、全国有名的特色医技科室,建设群医院。

未来5年,合肥推动全方位创新

打造国际知名、全国一流的创新城市

合肥,未来可期!

安徽正在崛起!

来源:合肥房地产交易网,综合整理自合肥日报、合肥晚报、合肥在线、合肥发布等,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END买房、问房、看房

楼市爆料、房价走势

政策解读、楼盘动态

猜你喜欢重磅!安徽及全国各大高校预估录取线出炉!刚刚!合肥一中!大消息!市委书记亲临!合肥地铁2号线西延线启动招标!总投资89.65亿!“科大硅谷”来了!17.37平方公里!规划重点地区曝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6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