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木本承先泽子孙繁盛振家声
------龙舒周氏(爱莲堂)四修宗谱总序(讨论稿)
周本高辛(帝喾)之裔,其始受命,为后稷(名弃)。世代绵延、详不及述。传数十世至文(姬昌)武(姬发),原姓姬,奄有天下其国号周。再传数世君王,以至东周君惠公(讳班),遂以国为姓,因姓周,吾周发祥,实始于此。惠公为周氏受姓祖,乃周姓上古一世祖也。自惠公十七世祖瑜(字公瑾),居舒城麻地,传至四十七世至念七公(讳礼),后周进士,不仕避乱挂冠,于显得丙辰年(公元年)由舒城麻地渡淝沿江南下至江右湖邑花尖山下,憩遇乌兔之祥,遂为湖口乌兔周之始祖,犹鲁以周公旦为一世祖之义。乌兔周氏,乃我龙舒周氏之本源也!厥后,同居九世,至十世分迁于花尖山大屋场,各派皆本于念七公。我周氏十世祖德懋公分迁横山,其十五世后裔福二公分迁武山源转迁沙港,至十八世孙国珍公,尊福二公遗训,于洪武廿四年(公元年)由湖口武山源携历代老谱,藏匿诸箧,复迁至龙舒南港卜居之。自兹家道兴隆,生齿日众,故我龙舒周氏以国珍公为一世祖。国珍公子二德金(百源)得玉,得玉官迁广东省南海县,德金(江公)支下长房龙公一脉历居舒城,至四世祖政夔始立24字派,沿用至今。五世祖治璋迁庐江、治发迁桐城,唯有长子治文公仍居舒城。六世祖道隆公、七世祖德厚公单传一脉,至八世祖兴胜公子三:盛祥、盛贞、盛元;兴业公子一盛得;兴正公子一盛有;五大房世居舒城、转迁沙河观,遂散居舒邑各居所,自此,开枝散叶,子孙繁盛,瓜瓞绵绵。当今龙舒国珍公后裔均为五大房所出也。纵观历史,环顾宇内,我周氏乃国之第九大姓氏,当属名门望族。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周氏显宦雅士,辈出英才,灿若群星,周有姬昌、姬发,周公旦辅助幼主,其“文王之治”,“周公之礼”乃我国古代文明之极高境界。汉有一代名将周勃封绛候,辅佐沛公建立基业,子周亚夫封条候,驻军细柳,以备蛮夷,军律严明、传为佳话,父子名冠天下。后有蜀将公瑾,汉偏将军东吴大都督,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之飒爽,文韬武略,雅量高致。宋有念七公幼子、吏部尚书周简。念七公后裔中,举人进士及知县知府达五十多人。迁舒世系亦不乏人才济济,二世祖周得玉洪熙元年文林郎,授比京刑部户曹清吏司。宣德二年四月,官迁广州府南海县。五世祖周治文任湖广黄州府蕲水县县丞。清朝时期廿一世孙周化高,嘉庆抚标寿春六安营军公六品舒邑汛桃溪分司。而今,我龙舒国珍公后裔更是尽显风流,光彩照人,名人雅士遍布海内外。有共和国将军周皖柱,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政治部纪检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集团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等职务。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集团军政委。年0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陆军政治委员,晋升副战区级。党的十九大代表。年晋升少将军衔。年7月23日,晋升中将军衔。还有解放军少将周卫平,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军衔。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武汉指挥所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务。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副主任。更有当代才俊,深圳市赛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勇,安徽赛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世和,安徽三十功名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杰等,人才济济,不胜枚举。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自古以来,家谱承载着伦理规范,塑造着人格精神,维系着社会秩序。纵观历史,国家可灭,朝代可替,家庭可散,个人可亡,惟有家族历久长存,生生不息。只有一个个家族存在和延续,才有整个民族的存在和延续;只有一个个家族团结,才能构成整个民族的团结,保证一个国家的团结;只有一个个家族兴旺和稳定,才能维系民族与国家的兴旺和稳定。修谱续谱实乃家国情怀!续谱也是续爱国,续修宗谱乃德善之举也。我周氏国公宗族修谱续谱绵延古今,未有间断。自国珍公迁舒陆佰多年来,经历三次大修、数次续修。始祖国珍公携带历代老谱,其世系脉络真实可靠,为后世续修之蓝本。(一)纂修宗谱:康熙三十一年(年)主修人周修庭,秉笔周全孝,遵查原遗字派,主稿参断,纂修宗谱视为首修也。(二)重修宗谱:光绪二年(年)主修人周学富,秉笔周学庠,重整约、请族类、多人倡、建章程、各司其事,挨户研查,精心编辑。视为二修也。(三)续修宗谱:民国七年(年)适逢荒年,军阀割据,时局动荡,仓促编修,主修人:不详(残缺)秉笔:不详;视为三修也。另据考察,共和国前期可能也曾续修过一次,期间战事频发,內遭国共战乱、外御日寇入侵,烽火岁月、谱难保全,唯有零星谱料遗存,因谱料太少,姑且算不上四修,岁月沧桑,弹指一挥间,三修宗谱距今一有百年之久。期间,历史之变迁,人事之更迭,非常人所控也。四九年建国后国贫民弱、六零年前后天灾人祸饥荒累累,七十年代之十年文革浩劫,使我周氏之修谱欲罢不能,族人仰望皇天,俯瞰后世,修谱之心难以泯灭。静观默想,蓄势待发。而今欣逢盛世,改革开放、政通人和,民族振奋,千帆竞发。我周氏修谱之天时地利人和兼而备之。天时者,政通物阜民殷,以人为本;地利者,信息交通畅达,互联互通全球一村;人和者,举族众望所归,同德同心。如斯,则我周氏修谱乃顺应天意,水到渠成矣。于是乎,族中有识之士,从年起经过数年之久酝酿和探索,决定四修宗谱义无反顾。而修谱,必先有老谱方可依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就听周章要等老人说过,庐江县有周姓人来过沙湾、观山村周家等地,要求修谱未果!(主要是找不到《周氏宗谱》——文革期间扫“四旧”被烧掉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我们族人有许多人也觉得续谱工作在即,但苦于没有老谱,不能着手续谱。年3月底周万仓、周万训一行去南京军区政治部与时任军区纪检部部长周皖柱大校会面,交谈中的主要话题皖柱也是重托我们回去寻找老谱,尽快完成续谱大业!这件事我们牢记在心、时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4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