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今天起,王老湿将地写一写俺纯老乡孙立人将军的事,以回应某些网友说俺对孙立人将军不敬之言论。
根据《龙舒孙氏家谱》记载,孙立人的先祖不姓孙,而姓田,叫田书,在齐景公时代任大夫,因为伐莒有功,齐景公将乐安(今山东博兴县)之地赐封给他,并赐姓孙。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就是田书的孙儿。孙立人就是孙武玄孙孙膑这一支的后人。
有人会说,孙武孙膑都是山东人,孙立人是安徽人,扯不上关系吧?
请听王老湿细细道来。
孙膑的儿子孙胜的第40代至孙孙万登,在唐煞宗咸通年间官至金吾上将军,并于年,奉令率军屯军安徽休宁县并定居下来,从此,孙氏就在安徽繁衍发展开来。
清雍正初年,孙万登的第33代孙孙正仁又带着全家迁居庐州府舒城县东乡三河镇的南岸,按族谱来说,孙正仁这一支又单独立谱了,孙立人就是孙正仁这一支的第8代至孙。
在舒城的这一支孙氏家族中,人才辈出,先后出了进士3人,举人3人,贡生3人,太学生7人,库生4人,三品、六品军功做官的9人。
其中,孙立人的父亲孙熙泽就是光绪甲午年的举人,中举时才26岁。曾被授为福建龙泉县教谕,山东候补知县,济南、烟台地方审判厅丞,署理登州知府等职,均未去就职。直到年,才应徐世昌之邀到青岛学堂出任总监,后任山东全省高等审判厅厅长、国会议员、总统府谘议、中华大学副校长等职。
孙立人是在清光绪26年10月17日,即年12月8日生于庐江县北乡金牛镇山南,兄弟三人,孙立人排行老二,前有哥哥孙同人,后有弟弟孙衡人。
此时可能又有人质问王老湿:孙氏一族不是生活在舒城县东乡三河镇的南岸吗,孙立人咋就出生在庐江县北乡金牛镇山南了呢?你是不是又开始胡说八道了?是的,孙立人的祖父、父亲都出生于舒城县东乡三河镇的南岸,但在咸丰三年后,由于太平天国起义,三河镇成了战场,尤其是太平军陈玉成部据守三河的后期,遭清军反复围剿,整个三河镇被被战火烧得只剩下断垣残壁,孙立人的祖父没办法,才把家迁到了庐江县北乡金牛镇山南的。
孙立人自幼丧母,年随父亲去青岛,年入私塾学习,年入青岛德文小学学习。年随父亲到北京后,因找不到学校,停学在家。直到年冬,听到清华大学招生,才在父亲的安排下,回到当时安徽省的首会安庆参加报考,时年刚满14岁。
王老湿算了下,孙立人7岁入学,12岁停学,系统学习也只有5年。可以说,他在考入清华前只有5年级的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