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平安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7299055851876037&wfr=spider&for=pc
“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这是南朝范云《咏寒松诗》中的名句,松树高洁的风格跃然纸上。
王本松先生就是一位具有松树风格的画家。
启蒙
年11月,王本松出生在六安县双河区半个店乡王家油坊(现属六安市金安区施桥镇)。在半个店小学四年级时,学校墙板栏上的一幅画吸引了他的目光。一位农民头戴草帽,身着蓝褂黑裤,手持粪瓢,正在泼水浇油菜。近处一片新绿,远处如黛的青山衬托着蓝天白云,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无论是构图,还是色彩,都可圈可点。王本松眼前一亮,深深陶醉在画中不能自拔。再仔细看落款,作者竟是本班一位同学。王本松心里暗下决心:我也要学画画。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赞科夫也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王本松开始自学画画,对照图画认真临摹,一幅《人骑腾飞枣红马》也上了学校的墙报栏。王本松成了学校第二位小画家,是学校的明星人物。荣誉的获得和激励,使他对画画的兴趣更加浓厚,王本松一发不可收拾,画了两张大纸共计24幅习作,贴满家里半边墙,算作“家庭画展”,并常常更新。6年小学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六安中学初中部。
国画
版画
在六安中学,石练白和江洁民两位美术老师对王本松呵护有加,悉心指导,王本松的画技有了长足的进步。王本松经常给多个班级绘制刊头画,在学校小有名气。正因为有美术特长,王本松成为美术兴趣小组组长。
崭露头角
年,王本松以优异成绩考取六安师范普师班(两年制),是校体操队队员;在他变声期后嗓音特别清亮,音乐老师准备吸收他为校合唱队队员,并给予他发声方法指导,后因改成师专,不开音乐课,此事作罢。年(六安师范升级为六安师范专科学校)又上了一年的六安师专高速班的理化班。期间,在美术老师傅实先生的精心辅导下,进行剪纸和木刻的练习和创作,其中一幅剪纸《植树》被《皖西日报》刊出。虽然只有2元稿费,但自己的名字首次以铅字出现在报纸上,王本松激动万分,感到莫大的鼓舞。荣誉感和成就感激发了王本松绘画学习和创作的欲望,佳作频出:三年时间,共创作剪纸、木刻作品十余幅,部分作品刊发于《皖西日报》和《六安报》。
毕业分配(此时庐江属六安专区),王本松受到了同桌的影响。同学是庐江人,说庐江濒临巢湖,风光旖旎,比王本松的家乡丘陵地带美多了。六安和庐江毗邻,分到山青水秀的庐江是不错的选择,王本松怦然心动,志愿到庐江工作,被分配在庐江县乐桥中学。王本松任物理教师,业余时间坚持美术创作。年冬,一幅《货郎图》在庐江县文化馆首展,好评如潮,王本松老师遂成为县内业余美术的重点作者。任教5年物理后,学校缺少音体美教师,王本松老师自告奋勇,出色地完成了音体美教学工作。美术,王本松老师从小就有浓厚的兴趣,成绩突飞猛进,有目共睹,纯属意料之中。但音乐体育教学,只凭着在师范学校业余学习的功底,有不俗表现,让人刮目相看,出乎意料之外。多年后,他的学生都称赞王本松老师的音质好乐感好,有专业歌手的水准。年,王本松老师导演的革命样板戏老三场(《红灯记》中的“痛说革命家史”、《智取威虎山》中的“深山问苦”和《沙家浜》中的“转移”)赴县里汇演,获得成功。在乐桥中学的日子里,王本松老师通过各类培训的学习和长期实践,经常给地市县各级选送参展作品,提高了他单幅画作的创作水平。他还创作漫画、连环画,为他后来连环画册的出版发行以及多套连环画在众多刊物发表夯实了基础。期间,他还绘制了毛主席的巨幅肖像达十几幅,为他日后对油画创作技法的掌握大有裨益。
-
大获成功
年,王本松老师调入庐江师范,从事美术音乐教学。是年,省级刊物《安徽红小兵》刊发了他改编、绘制的短篇彩色连环画《小铁牛智斗老狐狸》,开启了他连环画创作的新征程。借此机会,王本松老师有幸和出版社的领导和老师相识,何超主任,龚艺岚、陈永镇、高海、高万佳、蔡江白等老师对他的创作给予了热情的指点并提出有益的建议,王本松老师的绘画技艺得以大幅度提高。格局大了,眼界阔了,水涨船高,作品质量自然上了新台阶。此后,《安徽红小兵》陆续发表了他的《小多克智歼敌人》等六套短篇连环画,省出版社先后出版发行他的连环画册《刁鱼鹰上钩》。
年,王本松老师受邀去省城合肥创作年画。2个月后回庐江,岳母问他画了多少幅画,他说就一幅,让岳母感到惊讶和不解:2个月才画一幅画?这幅年画叫《新的阵地》:在向阳街阅览室,一群孩子围坐在一起,聚精会神地阅读《闪闪的红星》《小英雄雨来》等连环画,一位老爷爷对孩子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十几位人物神态栩栩如生。宣传栏上是“学英雄见行动”标题栏,不但切合民间年画审美的一般原理,而且颇富时代朝气,其主题内容就是放在现在也是满满的正能量。对孩子进行红色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革命精神,十分必要,而且必不可少。新长征,新阵地,新征程,未来属于孩子们。这幅年画出版发行,供不应求。王本松老师还创作宣传画:《革命精神代代传》,同样受到广泛赞誉。可见,没有精神的时代是没落的时代,没有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是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民族灵魂。
由于创作勤勉,成果颇丰,年,王本松老师被吸收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这是实力的象征,荣誉的体现,更是对一个画家创作能力的高度认可。
老骥伏枥
年,王本松老师调入庐江文化馆,主要从事美术宣传、美术辅导和美术创作。对于这三项任务,王本松老师得心应手。九十年代,王本松老师佳作不断,在《英语画刊》先后刊发了《信箱里的花束》《吃人的鲨鱼救了我的命》《大象有了新朋友》等六套短篇连环画。
年,王本松老师退休,但他退而不休。画画是他终生兴趣所在,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王本松老师在绘画的征程中从未停歇。老骥伏枥,不须扬鞭自奋蹄。
这一时期画作分为两类,一类是多为应时的参展国画。每逢新中国建国庆典、党的诞辰、抗日战争纪念等节庆活动,总是紧扣中心主题,王本松老师仍然不遗余力,积极参与,以饱满的热情精心创作。另一类是怀念老家的风貌、童年趣事的油画。《童年趣事》和《家园》皆取材日常生活,几分温暖,几分质朴,有着来自对现实生活和生命的理解与热爱,有着来自底层与心灵深处的执着与虔诚。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样题材的作品竟然是凭借自己惊人的记忆力、惊人的想象力和惊人的笔力完成的。熟悉的人看到后,一眼就认出这是当时的某某地方。就是照相机也有走样的时候呀!故乡永远是自己的精神家园,无论走多远,他都不会忘记。童年是他在故乡的根,铭刻在他的脑海里,因此故乡和童年多年后都历历在目。
如今,王老本松师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精神矍铄,腰板硬朗,看起来不过花甲。有什么长寿秘诀呢?王本松老师扳着指头笑着说:“清心寡欲,淡泊名利,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是我一向坚持的准则,也许是一个人身清体健的关键因素吧。”
王本松老师的成功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向名师名家学习。他聆听名家名师讲课,从中受到启迪;广习名师名家作品,汲取丰富的营养;学习名师名家孜孜不倦地练习和坚持不懈的创作精神。二是向生活学习。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王本松老师细心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师法自然,经常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数十年的户外写生让他的创作有了源泉、激情和灵感,作品自然有灵气和生气。三是善于提炼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王本松老师作品有生活厚重的底色,有独特的情趣和魅力,有特别的质感和韵味,都是他精心构思、精心创作的结果。
王本松老师是多面手,国画、版画、连环画、油画、年画和宣传画皆有不俗成绩。他的作品气格正、意境远、笔墨纯,既注重笔墨的意趣,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5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