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jianjie.html
古有首邑,今有省会,在中国的城市化演化进程中,区域中心城市的力量至关重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蓝图缓缓展开,在“十四五”规划中,“强省会”战略又成为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截至目前,除个别地方外,几乎所有省会城市都加入了“强省会”的“竞速跑”。去年11月,湖南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旗帜鲜明地提出实施“强省会”战略后,长沙踏上“时代的冲浪板”,加速前行。
虎年开年,长沙市的一系列工作举措令人眼前一亮。2月7日,开年第一天,长沙召开“聚焦‘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推动长沙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个项目集中开工,预估总投资亿元;2月12日,年“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异地湖南长沙商会会长新春座谈会暨招商引资“开门红”项目签约仪式举行,现场签约总投资.2亿元;2月13日,长沙举行市级领导及县处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读书班,会上再次强调了实施强省会战略,全力争先进位等问题。可以看到,当地在推进“强省会”战略中,始终以高规格的姿态重仓项目、狠抓产业,成为“强省会”竞速跑中,一抹独特的色彩。
1
“强省会”时代,省会城市开启“加速跑”
省会兴则全省兴,各省兴则国家强已成为共识。做强省会,擦亮名片,利用省会城市的经济辐射作用和产业溢出效应,进而做大都市圈和城市群,从而带动全省发展,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一环。
不管从各地纷纷推进“强省会”战略,还是从陆续出炉的年各地GDP数据来看,中国“强省会”时代正在来临。年,中国GDP超万亿元的城市达到24个,除了4个直辖市外,剩下20个城市中有11个省会城市,成都、武汉、西安、郑州等多数城市都是“强省会”战略的受益者,这意味着“强省会”战略的可行性。
而从城市进化阶段来看,当下中国城市化进程已步入都市圈发展新阶段,通过生产要素和人口集聚,形成“强省会”,为区域整体发展提供正向反馈,这不仅给区域发展找到了“突破口”,也为省会城市“加速跑”提供了“推进器”。
当然,“强省会”不只是强大省会城市一枝独秀,而是以省会城市强大,带动全省城市协同发展。因此,“强省会”是一场“竞速跑”,深蹲蓄力很重要,这关系到跑起来的速度以及最终能到达的高度。
长沙不是最早提出“强省会”的城市,但凭借扎实的基础、清晰的战略、完善的布局,却是深蹲蓄力准备最足、冲刺最快的城市。具体体现在两方面:
首先深蹲够足。在“强省会”战略提出前,长沙已经跨入“GDP万亿俱乐部”和“千亿人口俱乐部”,并形成工程机械、新材料、电子信息、食品烟草、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六大千亿产业集群。截至去年年底,长沙全市A股上市公司78家,占全省的60%,数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五,中部省会城市第一……无论是在多元化产业布局、招商引资,还是在人口吸引力方面,长沙丝毫不逊于大多数推行“强省会”战略的城市。
年,长沙省会首位度为28.81%,相比武汉的35.42%要低,这是其与省内其它城市协同发展的体现,又给“强省会”留有较大的冲刺余地,为“省会强”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其次起跑够快。从去年年底提出“强省会”,到虎年开局首日个重大项目齐开工,再到几天后的年“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异地湖南长沙商会会长新春座谈会暨招商引资“开门红”项目签约仪式,等等,一个城市在年开局,用如此高规格和礼遇对待项目和产业,足以看出长沙“起跑即冲刺”态度。
在开年的“新春第一会”上,长沙市出台了《年“十个重大城市片区”建设工作方案》、《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推进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从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功能提升、产业定位,再到围绕长沙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建设一批十亿级项目,培育一批百亿级企业、一批千亿级产业等各方面助力,将“强省会”的宏伟蓝图转化为具体施工图,也能看出长沙“强省会”战略清晰,布局完善。
2
中部“强省会”逐鹿,深蹲有先后,冲刺看长沙
如果说“改革开放”给东部沿海城市发展插上了翅膀,那么“强省会”战略,则给先天不足的中西部省会城市,装上了加速发展的“推进器”和“导航仪”。
在“十四五”规划中,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等都在紧密锣鼓地进行。具体到中部崛起,年,中央专门出台促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中部地区发展指明方向——即要打造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发挥中部地区能源、制造业方面的优势。
如何实现中部崛起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先进制造是关键着力点,而中部先进制造又看长沙。
长沙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在中部省会独树一帜。“1+2+N”先进制造业体系集群布局完成,形成世界级-国家级-省级三级立体梯队。其中“工程机械”世界领先,坐拥世界前五的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以及世界前50的铁建重工和山河智能的“四大天王”,产品畅销全球一百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第三大工程机械产业所在地。而先进储能材料和安全计算产业集群则全国领先,更有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N个先进产业集群遍地开花,给“强省会”战略推进积攒了强劲的“内生动力”。
从横向对比来看,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的“强省会”战略中,长沙、武汉、郑州、合肥四大万亿GDP城市,工作重点又略有不同。
其中武汉、郑州“有天赋”,借力交通区位优势,逐渐发展壮大。以武汉为例,历来就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同时在新中国成立后又积累大量工业资源和教育资源,为武汉“强省会”积累了先天优势。郑州则是全国米字型铁路最接近完成的城市,交通区域优势同样明显。而在合肥“强省会”战略中,“扩区域”是关键一环,早在年,合肥就通过三分巢湖,将原地级市巢湖的居巢区、庐江县划归合肥,实现了城市区域扩张和整体实力的大跃升。
长沙“强省会”战略路径则是“拼产业”,即通过聚焦“项目与产业”,激发城市内生动力的长沙“强省会”模式。早在年,长沙市就确立围绕22条新兴及优势产业链,不断强链延链补链,为高质量发展不断积攒势能。
在22条产业链中,既有工程机械、汽车、先进储能材料等长沙优势产业链,也不乏新一代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显示功能器件等新兴产业链,还包括检验检测、大数据(含地理信息)等长沙特色服务型制造产业链。
围绕产业布局之外,用实干推动产业发展是长沙“强省会”的另一大特点。比如通过全国首创“链长制”,以市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高位推动产业链建设,从一个重大项目推进,到一个产业链建设,再到一个产业生态圈繁荣,逐步推动,让长沙产业发展“滚雪球”效应加速形成。虎年开局,长沙市委市政府重仓项目、狠抓产业正是这一发展思路的具体体现。
总的来看,长沙通过抓项目——兴产业——强省会的路径,相比而言具有更多的自生性、持续性和创新性。而随着长沙米字高铁枢纽建成、长株潭一体化加速、自贸区发展,长沙区位优势将得到挖掘,内生动力将进一步激发,在“强省会”之路上必将跑得更快,跑得更远。
原标题:《瞭望智库
竞逐“强省会”,长沙踏上“时代冲浪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