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区10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包河蜀山

1月11日,记者从“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十三五”末,合肥市体育场地设施数量已达个,亲民便民利民的群众身边体育场地设施布局更加优化、网络更加健全,城区10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

体育场地设施数量达个

合肥市体育局副局长陆志勇介绍,截至“十三五”末,合肥市体育场地设施数量已达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35㎡,较“十二五”末(1.52㎡)增长了54.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8㎡)12.9%。亲民便民利民的群众身边体育场地设施布局更加优化、网络更加健全,城区10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合肥大力建设市、县(市)区(开发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体育场地设施,集中建设了一批大中型体育场馆。

5年间,瑶海全民健身中心、南艳湖全民健身中心、市球类健身馆、长丰县体育中心、庐江县体育馆先后建成投入使用;肥东县全民健身中心、肥西县全民健身中心、庐阳区全民健身中心开工在建;市青少年集训中心(市水上训练基地)、市体校综合训练馆、市全民健身中心改造、包河区全民健身中心、新站区体育综合体、蜀山区全民健身中心已经立项,正在推进。

同时,增加小型多样场地设施,解决了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问题。

5年间,合肥建成了以环城健身带、蜀峰湾体育公园、天鹅湖健身广场、杏花公园、庐州公园、市民篮球公园为代表的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建成了4个体育特色小镇、13个体育公园、个全民健身苑、65个笼式多功能健身场、35个乡镇全民健身广场、个街道(社区)体育俱乐部、24个三人制篮球场、20个扶贫工程、块足球场地(含5人制、7人制和11人制)以及0个示范晨晚练点,人民群众就近就便健身和多样化健身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场地%对外开放

在加大建设力度的同时,合肥积极推行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向公众免费、低收费开放政策。其中,合肥体育中心、市体育馆等政府投资类体育场馆一律设立免费、低收费时段。笼式多功能健身场、三人篮球场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一律免费开放服务健身人群。

同时,继续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对社会免费开放。目前,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数量达所,城区开放率达87.5%,实现了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场地%对外开放,部分学校逐步试点开放室内体育场馆,为市民提供更为优质的场地服务。

此外,合肥积极构建形式多样、内容多元、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让健身融入百姓生活。据了解,截至“十三五”末,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总人口数的43.5%,较“十二五”末增长了19%。

“五年来,我们持续加大健身指导投入,全面提升全民健身服务水平。《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总体合格达标率96.1%,较‘十二五’末的88.4%增长约8%,每千人拥有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2.65名,超过全省的2.3名平均水平。”陆志勇介绍。

持续拓展“育材”基础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截至年末,合肥市在省级注册系统运动员达名,较“十二五”末翻了一番。竞技体育人才的增长,得益于不断拓展的“育材”基础。

“十三五”期间,合肥成功创建2所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市体育运动学校、市青少年体校),全省8所国家级基地唯独合肥市拥有2所;创建1所省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6个省级单项后备人才基地。

体教结合方面,截至“十三五”末,合肥创建了2所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47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7个国家级俱乐部、17个省级俱乐部、3个省级青少年户外营地。同时,全市布局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69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校园足球队伍多支,市级校园联赛注册人数超过00人,足球人口超过10万人。

此外,在体育产业方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现有不同所有制体育及相关产业单位4万多家,体育产业总规模约亿元,由产业迸发的强劲动能不断推动合肥体育事业加速发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58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