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
《海豚TV周刊》携手安徽综艺新媒体
摄影家、记者走基层聚焦庐江矾山精彩不容错过
矾山
安徽省庐江县矾山镇位于安徽省庐江县东部;矾山自唐代得名,历史悠久,以盛产明矾著称于世,明矾储量位居中国之冠。矾山地处丘陵山区,这里环山翠黛,层峦叠嶂,茂林修竹,景色宜人,雾顶山海拔米,为全镇最高峰。境内庐江矾矿与钟山铁矿扶摇相望,夜间灯火谰珊,一派山镇景象。值得一提的是,矾山这座千年古镇虽没有大都市的熙熙攘攘,但也绝没有空无一人的荒凉。古镇与矾山居民的生活融为一体,热闹而不失悠闲。
矾山部分旅游景点简介
叫化窿:相传唐初,有班大宏、班二宏兄弟俩人,从江南逃荒至庐江一带,将小矾山一石窿(后称“叫化窿”)作栖身之处。二人在此处开山辟路,采石煎矾,从各户小型作业到联户作业,规模逐渐增大。后世人们尊班氏兄弟为采石炼矾的始祖——“开山公”,建祠立庙,供为神灵,从此“叫化窿”闻名于世。
大照壁生死桩:位于原小矾山采矿区,由于自唐经历朝开采矾石,均用手工操作,用锤、赞子在石壁上凿方形眼开采矿石,开采经常年累月形成今存的数丈高悬岩陡峭的石壁,历代人称“大照壁”。因此处石质较好,为了生计,采矿工人削松为钉,壁顶打桩,搓麻为索,缘索而下,打眼采石,倘木桩松动或绳索脱断,就会掉落悬崖,危及性命。为此,采石工人们称这木桩为“生死桩”。
矾山老街(千年独轮车辙):位于矾山镇东南边的矾山老街,街道自上而下有缓缓的陡度,路面全由青石板铺就,每块青石板路面上都有几道深深的车辙印痕,深处足有3厘米,见证了矾山千年采矾人手推独轮车劳作的艰辛。
失曹岭:相传为东汉三国鼎立时期(公元年)赤壁之战遗址,曹操曾在此仰天大笑:“天不灭我曹某也”。此后,矾山的东山岭即叫“失曹岭”。并传下一句佳话:赤壁遭火烧,兵败如山倒,将兵士气颓,东岭传失曹。
天光山石镜:位于矾山镇新中村天光山,山顶有块巨石,长约2米、宽约70厘米,石面朝南,明亮晶色,相传可照数十里外村庄、树木、人家。
矾矿遗址:矾山矿藏面积约20多万平方米,明矾石总储量1.3亿吨,居全国之首,有“矾都”之称。矾矿遗址由6座煅烧炉,1座烧水高炉和生产作坊及相关遗址组成。
姚氏围楼:位于矾山镇新中村姚院村民组,俗称升字楼,因建筑外形似升字而得名,始建于明朝天顺年间,被列为庐江县第三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典型的徽州风格古建筑。
洪氏宗祠:位于矾山镇砖桥街道,距今余年,几经沧桑,迭有废兴,族谱仍保存完整,是庐江县现今唯一保存完好的姓氏祠堂,被列为庐江县第三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洪氏宗祠整幢建筑雕梁画栋、色彩斑斓,具有很高的古迹存留和观赏价值。
刘秉璋故居:位于矾山镇刘墩街道,系晚清淮军名将刘秉璋筹资建设,现四周山墙还保存完好,是保存转好的晚清文化遗产,已被列入庐江县第四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峡竹海:石峡竹海绵延庐江、无为、枞阳三县,纵横几十里都是竹林,素有“皖中竹乡、天然氧吧”之称。
祠山殿:位于矾山镇钟山社区张庄村民组,始建于南宋年间,因南宋名将张泽生前战功显赫,死后被封为慈山神,乃建慈山寺,由清朝乾隆年间矾山籍华阳县令卢公筱湘改为祠山殿,成为庐南名刹。
云雾寺:位于双庙村抱龙山中上段,四面环山,山青水秀,翠竹丛生,始建于唐初。鼎盛时期,有僧人数百人,有大佛殿、海岛百子堂、关圣殿、转轮十殿及厢房20多间。
钟鼎山:又名钟子山,高米,山顶上有石狮、龙池泉、菩萨床,东南有龙潭冲,泉山四季长流不息。
釜顶山:因山顶平坦稍凸,形似倒扣的大锅而得名,高米,为庐江县第二高锋。山上有东风庵、西风庵,西风庵洞口近似圆形,洞深难测,据传通往长江,山上泉水长流不断,洞前绿树成荫,风景如画。
▲矾山美景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