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抹黑记国士无双真英雄,却成为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个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影响甚广,诞生了数不清的典故,倘若要给这些典故的知名度排个号,“三气周瑜”必定能够排在前列。

托《托国演义》的福,周瑜上百年来一直活在诸葛亮的阴影中,一度被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个气量狭小、屡屡吃瘪,甚至最后被活活气死的形象。事实上,三气周瑜的故事完全是罗贯中的杜撰,两人甚至终身都完全没有碰面的机会。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歪曲历史,是因为受封建正统观念影响,罗贯中在撰写《三国演义》时,带有强烈的“尊刘抑曹”倾向,对蜀汉一方的人物大加赞颂,于是周瑜就被他选中,成为那个“陪衬”诸葛亮的角色,以突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不止如此,他顺便还把赤壁之战的主要功劳算到了诸葛亮头上。

而真正的周瑜并非如此,相反,他是一个相貌出众、少年成名、胸襟宽阔、才华横溢的人,被誉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出身豪门,结识知己

周瑜,字公瑾,公元年生于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他的堂祖父、堂叔都曾经担任汉朝的太尉一职,父亲也曾经担任洛阳令,可谓是不折不扣的名门世家。

据《后汉书》记载,周氏家族“好宾客,雄江淮间,出入从车常百余乘”,因此尽管周瑜出生时正逢东汉末年,党锢之祸作乱朝纲、汉灵帝昏庸、黄巾军四起,周氏家族在乱世中仍然算得上是当地一雄。

除了家世显赫,周瑜还“长壮有姿貌”,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帅哥;同时才华横溢,在音乐方面的造诣颇深,“曲有误,周郎顾”指的就是周瑜即使喝过三大碗酒之后,但凡有人在他旁边弹奏出错了,他依然能够一下子察觉。

公元年,孙坚起兵讨伐董卓,他的长子孙策与周瑜同岁,十五岁的年纪就开始结交各路好汉,周瑜闻名前去拜访孙策,两个少年一见如故。周瑜送了套豪宅给孙策,并一度劝说他也搬来庐江居住,两人亲如手足,同起同住;然而次年(年)孙坚去世,孙策匆匆搬离了庐江。

江东之战,年少成名

这对惺惺相惜的知己再见面已是4年之后,公元年,孙策率军东渡长江,欲平定江东,便写信邀请周瑜相助。周瑜也没有让孙策失望,他带着部下和粮草就直接投奔了孙策,两人先克横江、当利,又渡江打败了薛礼,攻占了湖州、拿下丹阳。

随后二人兵分两路,周瑜回到了丹阳老家,当时袁术曾向周瑜伸出了橄榄枝,然而周瑜认为袁术并不能成气候,便请命先行担任居巢县长,期间他广招人才、养精蓄锐,还结识了自己的接班人鲁肃,等到年袁术败落,周瑜便带着鲁肃渡江,来到吴郡直接加入了孙策麾下。

孙策授命周瑜为建威中郎将,为他修缮精美的住所,说道:”周公瑾雄姿英发、才能绝伦,与我有骨肉之情,在丹阳时他相助于我,这些赏赐远不及他当时给我的支持呢!”后来二人又一同迎娶大小乔,成了连襟,关系更是亲上加亲。

这一年,周瑜刚满二十五岁,身居重职,与江东小霸王孙策是生死之交,又有绝世美女为妻,志得意满,年少有为,吴郡人皆称之为周郎。

临终受命,匡扶幼主

公元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此时孙权尚且年幼,难以服众,吴国境内的多个郡县都发生了叛乱,就连张昭也一度打算废孙权立孙翊。

带兵前来奔丧的周瑜觉察到了微妙的局势,尽管手握兵权,他依然选择帮助孙权坐稳王位。《三国志》记载孙权当时的官职只是将军,部下诸将对他的礼节比较简单,唯独周瑜用君臣的礼节面见他,孙权的地位就此稳固。

官渡之战后,公元年袁绍去世,曹操下令吴国送人质到自己这边,孙权与张昭决议不定,周瑜站出来表示了坚决的反对。

在周瑜的帮助下,孙吴在短短几年内收服多股小势力,并且在建安十一年攻打麻、保二屯,取得重大胜利,随着领土的扩张,吴国势力逐渐稳固,三分天下的局势开始有了雏形。孙权称帝时,曾当众对所有人说:“若不是周瑜,我是没有今天的。”

联刘抗曹,赤壁之战

公元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占领荆州,逼近东吴。大军面前,不少东吴的大臣主张应该与曹操求和,张昭、秦松等人更是提出直接投降。千钧一发之际,孙权将远在鄱阳的周瑜召回,周瑜一语道破曹操的弱点,得出曹操“自送死”的结论提出联合刘备一同抵抗曹操,三国三大战役中的赤壁之战就此拉开帷幕。

《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片段里,诸葛亮出尽了风头,什么借东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都是这个时候发生的,然而在真实历史中,周瑜才是赤壁之战的核心人物,他从头到尾都是主战派,根本不像小说中一样需要诸葛亮的《铜雀台赋》来激励。

在真实历史中,东吴的兵力是赤壁之战的主要战斗力,周瑜则是东吴的总指挥,提出使用火攻,指挥东吴士兵趁着火势攻上北岸后乘胜追击,逼得曹操败走华容道。当然真实历史中,曹操也没有在华容道碰上关羽,他能跑掉纯粹是因为自己溜得快。

英年早逝,天妒英才

曹操退兵后,周瑜继续与魏方的曹仁对峙,更是英勇无畏、身先士卒的参与战斗,不幸被流矢射中,留下病根。公元年,周瑜在巴丘染重疾去世,时年三十六岁。孙权更是哭泣道:“公瑾有王佐之资,然而他的寿命如此短暂,从今往后我还能依赖什么呢?”

周瑜的一生是灿烂辉煌的,《三国演义》中费尽笔墨去描写那些诸葛亮与周瑜的斗智斗勇,是完完全全的丑化,让读者以为他当真是一个小肚鸡肠、总是功亏一篑的谋士,真正的周瑜是一个有忠诚勇武、宽阔胸怀、豪气万丈的人。

他相貌英俊,才华横溢,又早早年少成名,少年英雄意气风发,与知己孙策一同征伐沙场,为东吴开国立下汗马功劳;曹操大军阵前力挽狂澜于既倒,一举奠定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基石;又英勇过人,亲上沙场,直到因病去世。

他也绝非如《演义》中描述的那样是一个心胸狭隘之人,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程普,曾经跟随孙坚打仗,自恃劳苦功高,(赤壁之战前)对于资历不如自己的周瑜颐指气使,然而周瑜依然恭恭敬敬对他,丝毫没有与之计较;知道赤壁一战,程普为周瑜出色的军事才能叹服,感慨“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对于如此出言不逊的人,周瑜都能这样宽厚待之,他怎会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呢?

再看看当时人们对他的评价:“年少有美才”、“王佐之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公道自在人心,真实的历史不会因为《三国演义》的流传而被掩埋

尽管周瑜和诸葛亮在小说、历史上是宿敌,但他们俩有着颇为相似的命运,同样拥有绝世谋略,同样匡扶幼主,同样力挽狂澜;然而可惜的是,诸葛亮尚且能感慨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瑜却连一展抱负的机会都没有。

那样一个赤胆忠心光明磊落的少年将军,锐意进取志向远大的东吴英雄,文韬武略运筹帷幄的无双国士,他走得太早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46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