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庐江县 >> 庐江县简介 >> 解锁上巳节

解锁上巳节

中科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hl/
                            

上巳节——三月三

在民间,农历三月初三是一个令人恐怖的“鬼节”。其实,这仅是传统民俗中“崇信禁忌习俗”中的内容之一。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农历三月三,是“上巳节”,是一个习俗众多且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

上巳(s)节,又谓“上祀节”,俗称三月三。是汉民族传统节日。上古时代以“干支”纪日。巳,地支的第六位。巳时,上午9点到11点。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谓之“上巳”。“上巳”一词最早收录在汉初的文献里,《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魏晋以后,上巳节的节期改为农历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

01

节日起源及演变

上巳节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在这项活动中,兰草被用作灵物。兰草有香气袭人的特点,古人在举行重大祭神仪式前,须先期进行斋戒,其中包括采用当时最好的沐浴方式——兰汤沐浴。另有一种观点认为上巳节是起源于纪念轩辕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就是到水滨去洗濯,去除宿垢,同时带走身上的灾晦之气,有祈福的意义。

《后汉书》:“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洁”,文中说的即是以流水洁净身体、让灾厄与疾病随水同去的一种风俗。

魏晋以后,由于当时社会中崇尚自然、纵情山水的风尚,对人们而言,上巳节祓除的意义大大减弱,而迎春赏游之意越发浓郁。

到了唐朝,上巳成为当时隆重的节日之一。节日的内容除了修禊(临水洗濯,借以祓除不祥)之外,主要是春游踏青、临水宴饮。上巳当日,长安城内男女老少盛服而出,在曲江畔宴饮、郊游。杜甫的《丽人行》对此盛况亦有描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到了宋代以后,三月三上巳节在北方突然销声匿迹,不见于文献记载,但在南方的西南部分地区依旧流传。

02

民间习俗

01

祓禊[fx]

祓禊,指去灾病,上古女巫给去晦,唐宋时流行泡温泉,以前是在水边河边沐浴,用兰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点头身的仪式,为去灾祝福之意。因为此时正当季节交换,阴气尚未退尽,人容易患病,所以应到水边洗涤一番。所“禊”,即“洁”,故“祓禊”就是通过自洁而消弥致病因素的仪式。为什么要选在巳日呢?应劭解释说,“巳者,祉也”,既除掉致病因素,又祈求福祉降临(《风俗通义祀典禊》)。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写的一次文人雅士从事禊的活动。“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有了书圣的风雅前例,三月三这个官民游乐的好日子,更成了骚人墨客赋诗的好机会。

02

祭祀高禖

在上巳节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又称郊禖,因供于郊外而得名。人们通过这种巫教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因此,上巳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

03

畔浴

畔浴(沐浴)以春水洗涤污垢,认为这样做可以除去整个冬天所积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免疫,吉祥如意。当时人们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治疗不育症。这样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把沐浴变成上巳节的重要内容。

中国的情人节

上巳节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男女相会,即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情人节”。《诗经》:“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先秦以后,三月三情人节在各代延传开来。自宋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三月三情人节风俗在中国文化中渐渐衰微。

女儿节

三月三又叫女儿节,一般在这个日子举行成人礼“笄[jī]礼”。笄,就是女子的发饰,束发用的簪子。是特指女性的成人之礼。

在古代,少年女孩是不能把头发辫织起来的,只有在准许嫁以后才可以使用。女子在十五岁到二十岁之间行笄礼,只要许嫁便可加笄,若是一直待嫁没有许人,最迟也要在二十岁时行笄礼。

一般来说,女子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才能行笄礼。主要目的还是教导她们在婚后如何相夫教子、敬顺舅姑、操持家务、严守妇道。在笄礼之前,父母双亲一般会把宾客中有德有才的女性长辈选为正宾。在行礼前三日用筏纸写好请辞送至正宾家中,以示慎重。

因此,“笄礼”不仅仅是古代女子的成人礼,更是意味着女子即将成为人妇,将进入新的家庭扮演新的角色,意义非凡。所以笄礼在古代备受重视。

三月三吃蒿子粑

庐江民间有三月三吃蒿子粑粑的习俗。传说在很古很古的时候,亡人的魂魄可以到阳间玩玩,活人的魂魄也可以到阴间看看。三月初三晚上,人的魂魄经受不了阴间的诱惑,纷纷到鬼市去游玩,待到雄鸡报晓,鬼市收市时,少数游魂乐而忘返,就留在了阴间。因此,农历三月初三就成了人间恐怖不安“鬼节”。后观音菩萨得知,便托梦给一个老奶奶,“用蒿草和面做粑粑吃,三月初三保管无恙。”于是人们就去采摘青蒿,磨面做粑粑吃。说也奇怪,凡是三月三吃了蒿子粑粑的人都平平安安地过了“鬼节“关。于是就有了吃蒿子粑可以“藏魂”的习俗。此乃民间志怪故事,无可厚非。

实质上“蒿子”有一定的医药保健作用:蒿叶属菊科,有白蒿、青篙、牡蒿、臭蒿等多种多样,其中做粑粑用的蒿叶就是一种香蒿,在荒地里採摘的有一股浅浅的芳香。蒿子粑粑味道细腻可口,在蒿子粑粑里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食用蒿子粑粑可以起到补充营养、促进代谢、润肠通便、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蒿子粑粑的寓意:蒿子粑粑的主要材料是新鲜的香蒿(或白蒿),而这种香蒿(或白蒿)只有春天才有,春天的时候吃些用白蒿制做的蒿子粑粑可以起到补充营养、增加能量的功效,还可以起到很不错的应节功效。而且,春天吃野菜本来就有尝鲜的作用。

三月三上巳节与九月九重阳节相对应,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一个在暮春,一个在暮秋,踏青和辞青也随之进入高潮。

出品:庐江县融媒体中心

原标题:《解锁上巳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53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