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治疗儿童白癜风 http://pf.39.net/xwdt/220316/10441680.html
在合肥庐江县庐城镇的百药山下,当地村民张辉自建了一座民俗农耕博物馆,他历时8年多将收藏的一万多件农耕用具和传统农家用品陈列其中,以此来留住人们的记忆和乡愁。今年丰收节期间,他自办的民俗农耕博物馆迎来了第一批游客。“自己的收藏更像是一种乡愁的传承。”10月26日,张辉说。
老旧花床激发收藏欲
“这样把稻子放里面,然后就这样舂……”日前,张辉向前来参观的游客介绍着石臼的使用方法,以及博物馆内每一件农耕物件的名称、用途。今年49岁的张辉是土生土长的庐江人,早些年,他和妻子在北京做服装生意。年,他回老家偶然发现了一张花床,虽然外表比较破旧,但精美的木雕工艺一下子吸引了他的目光。
“当时收那个床花了几百块钱。”张辉说,当时觉得那张老旧的花床很精美,而且具有强烈的年代感,扔了太可惜,所以就买了下来。也是从那时,他萌生了收集老物件的想法。此后,张辉对民间老物件的兴趣越来越浓,一有时间便从北京往返老家,走街串巷到处寻找。
“父母说好不容易去大城市了,别人是从农村往城里跑,而我从城里往农村跑,他们都觉得不理解。”然而,家人的反对并没能阻挡张辉的热情,一年的时间他有大半年都是待在农村,收藏的物件也从家具扩展到农耕器具和家庭生活用品。看着为了收藏奔波的丈夫,张辉的妻子也渐渐被他的执着打动,也从北京回老家,帮着丈夫一起收藏老物件。
8年收藏万余老物件
后来,张辉和妻子放弃了北京的服装生意,全身心做起了自己的民间收藏,有时为了一件藏品还要跑上数百公里。在张辉看来,农业文明、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植根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各类老物件都是这些文化的载体,自己的收藏更像是一种乡愁的传承。“总觉得一个时代过去了,总要留点什么,要不然将来孩子们都不知道过去还有这些东西,也不知道上辈人经历的艰苦。”
据了解,8年多的时间,张辉收藏的老物件多达一万多件,分为四大类,包括犁、耙、耒、耜、锄、镰、石磨、水车等农耕用具;算盘、杆秤、升、斗、斛等各类度量衡器具;斧、锯、刀、凿子、锤等各类工匠生产工具;车、轿、桌、椅、床、盆、桶、箱、柜等生活用品。另悉,该博物馆累计投入资金达多万元,年下半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张辉改造了一处闲置的敬老院,最终建成百药山民俗农耕博物馆并对外开放。
“通过参观这个农耕博物馆,我深深地感受到农耕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以后要更加地珍惜粮食。”一名学生在参观完农耕博物馆后有感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