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为吴国的创建,立下首功。当年吴国皇帝孙权,在周瑜去世多年后,还经常唠叨他,感念他在赤壁一战中,打得曹军鬼哭狼嚎,溃不成军,一举奠定了三国鼎立之势;为他英年早逝,痛惜不已。苏轼也在名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赞美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在舒城人眼里,周瑜是舒城人,当年周瑜练兵场还停在干汊河镇呢,在镇里也流传着周瑜的许多故事,在镇里也还有周瑜其他的一些遗迹。可庐江人认为周瑜是庐江县人。于是打起了官司,后来有关部门作出裁决,判定周瑜为庐江县人。
最让舒城人窝火的是名人朱邑。他是实实在在的舒城人,龙舒靳氏是他实实在在的子孙,他在中国的影响,比周瑜还大。史书记载,朱邑乃西汉人,官拜大司农,位列九卿。“文翁教士,朱邑爱民”,说的是文翁开创了地方政府办学的先例,而朱邑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好官,德能兼备,为世代为官者的楷模。可他去世前,立下遗嘱,要求家人在他死后,将其棺椁葬于桐城。
而今你若去桐城县范岗镇朱公村,还能看到朱公之墓。桐城人也为朱邑建了祠堂,让其在天之灵,永得享用香烛烟火。桐城人也是真心诚意地在祭奠和感念朱邑的,因为当年朱邑任桐城低层官吏时,待百姓极好。
舒城,作为朱邑从出生到成人的地方,曾经也建过朱邑祠,就在现在的城关镇东郊。后来毁于战火。其后人便将朱邑祠迁建于龙河镇西边。解放后,朱邑祠被政府征用,改作了小学学校,即羊山小学。等到羊山小学撤并,地权又归了羊山村。
如今,桐城人将朱邑打造成了桐城响当当的文化名片,而舒城,作为朱邑的家乡,不应该就这样不声不响地,将朱邑的影响,拱手让了别人。
舒人当自强。周瑜和朱邑,也应该成为我们的文化名片!
可惜,周瑜判给了庐江,朱邑成了桐城的文化名片,六安舒城人不能言说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