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这五年
五年,是一个刻度,标注着发展的高度;五年,是一次跨越,丈量着发展的幅度。五年来,全县上下奋发进取、趁势而上,一组组可观可感的数据,一项项可圈可点的工作,一件件可喜可贺的大事,汇聚成了来之不易、引以为傲的“庐江答卷”。
在喜迎“两会”之际,微聚庐江特别推出“庐江这五年”专栏,回顾和梳理过去五年前行的轨迹和亮点,谋篇布局下一个五年奋进的目标和方向。
“四链同构”
推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五年来,我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注重“四链同构”,推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吴俊是郭河镇南圩村
丰美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在去年的特大洪涝灾害中,
他家种植的韭菜全被淹没。
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
今年他引进良种,重新种了多亩,
并与多家大型商超“联姻”,
按照绿色化、标准化和品牌化生产,
积极发展“商超+合作社+基地”
订单直销直配模式。
眼下,这里的两百多亩大棚韭菜陆续迎来采收季,每天销售量1万多斤,除去各项成本,亩均效益多元。
“现在我们产品无公害,销路没问题,预计今年利润较往年要增加百分之五十。”吴俊喜滋滋地说。
丰美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成功发展的路径,
只是我县注重“延链、补链、强链”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
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推进实施现代农业“”产业提升工程
县财政三年安排支持资金1亿元延伸产业链,建成稻虾综合种养、绿色蔬菜瓜果、名优茶、特色经果林和品牌粮食等五大主导产业基地95.6万亩。抓好主导产业基地建设的同时,坚持“双招双引”,用资本的力量干事,先后引进亿元以上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10余个,引进资金30多亿元。利用产业扶贫等发展资金,支持村集体、农民合作社等改善储藏、保鲜、烘干、包装等设施装备,发展初级加工。全县农牧渔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元,实现连续10年跨千元增长,年均增幅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1.05个百分点。
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县农业部门推进实施水稻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等农业绿色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链。制定“庐江大米”基地建设、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等3套行业标准,依规授权安徽春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经营主体使用“庐江大米”公共品牌商标及logo,年供应市场“庐江大米”品牌优质特色稻米吨,可促进主体增收万元。“通过区域公共品牌的打造,能够使我们的品牌粮食得到优质优价,能够带动我们产业的发展,把我们庐江的一些特色小品种和特色大米品种推向全国。”县稻米协会秘书长华胜信心满满。
围绕农产品销售
我县推进实施农产品出村进城、电子商务提升工程等,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完善涉农流通体系,打造供应链。大力发展“直播带货”等网络销售,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5亿元以上。全县各类订单农业基地面积12万亩,订单销售农产品7万吨。
围绕主体需求
推进实施金融创新服务,积极培育“劝耕贷”金融支农品牌,畅通资金链。全县劝耕贷贷款余额2.39亿元,惠及主体个,为全县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年来,我县现代农业坚持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优中做强,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绿色化、标准化和品牌化生产。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畅通资金链,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为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县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吴晨阳表示。
出品:庐江县融媒体中心
▼
原标题:《“四链同构”推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