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占据的江东六郡,究竟是哪里又对应

东汉末年,狼烟四起,民不聊生。汉朝的统治早已在外戚与宦官这两座大山的压迫下摇摇欲坠,三国乱世到来。这篇文章主要是给大家介绍,东汉到底为何覆灭,孙策又是如何发家,然后占据了江东六郡的,大家稍安勿躁,我们接着往下看。东汉的统治从第四位君主汉和帝刘肇就已经开始被外戚插手,当时是因为汉章帝任用外戚,所以导致汉和帝继位后窦太后掌握朝政。为了抵御外戚,汉和帝只能利用宦官进行对抗,从此一旦外戚势大,宦官必然会受到皇帝信任,起到制衡作用。之后以邓骘为首的邓氏外戚以及以梁冀为首的梁氏外戚陆续掌权,尤其是在梁冀执政期间,汉朝外戚权力达到巅峰,汉质帝甚至被其毒杀。为了能够扳倒梁冀,汉桓帝再一次做出了跟前几任皇帝同样的选择,那就是依靠宦官的势力。但是在皇帝们的不断倚重下,宦官权力已经大到了一个可怕的地步,梁冀虽然被扳倒,可宦官之势再也无法遏制,文人阶层遭到宦官打压,党锢之祸两次爆发,两次以宦官胜利告终,这是汉王朝真正走向末路的原因所在。汉灵帝对于宦官的信任比起汉桓帝有过之而无不及,十常侍之乱彻底引爆了东汉末年所有暗伏着的危机,就连颍川名门之后荀彧(就是日后辅佐曹操被誉为有王佐之才的那位)都被逼迎娶中常侍唐衡之女,由此可见官宦势大。汉灵帝死后,嫡长子刘辩继位,史称少帝。由于刘辩年幼,朝政大事只能交由何太后决断,外戚集团再度崛起。大将军何进作为何太后的兄弟,率兵斩杀宦官,甚至召并州牧董卓入京协助自己,却不料召来了一头饿狼。董卓入京时何进已死,他废刘辩为弘农王,另立刘协为汉献帝,一年后刘辩被逼自尽,董卓开始专权天下。再面对十常侍之乱的时候袁绍等官僚世家也纷纷响应,但可惜比起董卓明晃晃的西凉大军,袁绍无法与之相抗衡。一人无法抗衡,那就联络其他人一同抗衡呗,因此有了各路军阀聚集的十八路诸侯“清君侧”之行,身为渤海太守的袁绍被推举为讨伐董卓联军的盟主,孙坚、曹操都在其列。孙坚是东吴江山的奠定者,时任长沙太守,是为乌程侯,乃大军事家孙武的后裔。十八路诸侯各自心怀鬼胎,真正打董卓的没几个,孙坚算其中一个。在孙坚拿下阳人城后,其他诸侯坐不住了,生怕孙坚先入主洛阳,因此断其物资,逼得孙坚亲自回头向袁术讨要物资。可惜虽然要到了物资,但是孤掌难鸣,其他诸侯不仅不打董卓,甚至袁绍还派人偷取孙坚所治的阳城。有的时候人太耿直了就会被利用甚至被忌惮,公元年,孙坚死于讨伐荆州牧刘表,旧部归于袁术所有。孙坚死后两个儿子孙策与孙权相依为命,孙策明白想要替父报仇继承父亲的宏愿,第一件事就是将军队要回。袁术哪里愿意将已经收拢到自己手下的兵将拱手让人?于是出了个难题,让孙策去丹阳招兵。最后孙策历经万难招到数百人,袁术这才无可奈何将孙坚留下的千人旧部还给他。孙策跟袁术有了裂痕,之后袁术更是不听孙策劝告僭越称帝,引得孙策不满,起了自立为王的心思。他知道自己尚且年轻,且兵力不足,所以没有将目光一开始就放到已经大乱的中原,而是转向江东六郡,打算依靠长江天堑先谋发展。那么被孙策占据的江东六郡,到底是指哪一块地盘,又对应现在的何处呢?三国时的江东六郡分别指吴郡、会稽郡、丹阳郡、豫章郡、庐陵郡、以及庐江郡,为长江中下游一带,一直至岭南地区。这江东六郡分别对应如今的江苏苏州(吴郡)、江苏绍兴(会稽郡)、丹阳郡(江苏南京)、江西南昌(豫章郡)、江西泰和县(庐陵郡)、安徽省庐江县(庐江郡)。仅靠千人就拿下了江东,从此江东六郡成为了东吴江山的核心所在,也是发家地,孙策的作战能力不坠其父之名。但可惜的是公元年,孙策死于冷箭,只能将江山交付给弟弟孙权。有人读三国囫囵吞枣,只看那些名将们酣畅淋漓的热血战斗,或看谋臣们你来我往的计谋百出,却没有结合社会背景,真正彻底的去解读三国人物。这本《深入浅出慢读细品三国演义》就是专门帮你更透彻理解三国历史的,原价,现价仅需68,三国,还是慢慢品才能得其真味。深入浅出慢读细品三国演义绝版书籍精选¥68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71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