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合肥第五轮城市总体规划
编制正式启动!
年的合肥长这样...
未来5年发展曝光,GDP要超1.1万亿!
4月16日下午,年全市规划建设管理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动员大会召开,这标志着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期限将至年。
为何修编
建国以来,合肥市一共编制了4轮城市总体规划。“从总体上看,都在不同时期对引领城市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合肥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合肥市现行的法定城市总体规划于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规划期限到年。
当前,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等国家区域发展新战略的实施,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滨湖科学城、江淮运河、“米”字型高铁网、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等重要项目深入推进,合肥城市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迫在眉睫。
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期限将至年。
新规划中有哪些变化与老百姓息息相关?
一起来看看↓
这一轮的城市规划,
将更注重挖掘合肥的城市文化,
体现城市的厚度;
也将更加重视生态环保,
改善城市的水、空气等环境。
规划出台后,
将更加注重每个合肥人的切身感受,
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
将成为规划的落脚点。
规划内容聚焦四大方面
寻求定位,找准高质量发展的依托。重点研究合肥大都市区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及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对策,带动合肥都市圈并辐射全省。
摸清家底,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准确研判合肥市的人、地、房、财等要素空间分布,发现问题并精准施策解决问题,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
提升品质,奠定高质量发展的格局。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核心,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转型升级,构建创新驱动的产业格局;完善生态网络,构建绿色发展、美丽合肥的生态格局;高标准打造城市标志性区域和重点公共空间,构建具有大湖名城风范的魅力空间格局;以共享民生服务为核心,构建宜居宜业幸福合肥的公共服务格局;以乡村振兴为核心,促进外围市县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协同均衡的市域格局。
优化治理,确保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加强全域管控,兼顾集中和非集中建设区的发展引导;加强多规合一,实现规划统筹和统筹规划的结合,真正使总体规划成为对合肥有用管用的规划。
五个重点专项规划
1.合肥市总体城市设计(含高层建筑布点研究)
2.合肥市空间规划
3.合肥市城市生态网络规划
4.合肥市城乡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5.合肥城市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规划
研究12个涉及合肥的主要议题
1.国际化背景下合肥城市战略定位及目标体系研究
2.合肥大都市区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及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对策
3.基于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发展动力与创新空间研究
4.合肥市资源承载力分析与城市规模研究
5.合肥市人、地、房、财空间分布研究
6.“绿色发展、美丽合肥”的城市理想空间格局研究
7.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合肥城市非集中建设区建设管控研究
8.合肥市产业转型升级模式及空间布局研究
9.合肥“大湖名城”城市文化与魅力特色空间研究
10.“幸福合肥”之城市基本公共服务配套体系研究
11.现代治理体系下创新城市规划实施机制研究
12.基于大数据方法的城市空间优化研究
指导思想实现五个转变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指导思想实现五个转变:从过于偏重物质空间建设的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从过于偏重服务经济增长的经济至上转向五位一体,更加注重社会、生态和文化建设;从过于追求规模扩张的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更加注重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从过于强调空间供给的保障发展转向引领发展,更加注重底线管控和战略前瞻;从过于强调目标导向的静态蓝图转向动态行动,更加注重上下互动和刚弹结合。
规划成果体现四项重点
开展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价,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目前已完成初步方案,准备组织专家评审。计划年5月完成《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成果。
重视前期研究工作,即从人文城市、绿色城市、创新城市和活力城市等4个方面,确定12个支撑性专题研究和5个重点专项规划,覆盖城市创新、巢湖综合治理与绿色发展、城市文化、区域协调、城市规模、空间优化等方面。计划年10月完成专题研究最终成果,年12月完成专项规划最终成果。
按照全市规划全市做的目标,组织开展分区规划大纲和行业规划大纲。分区规划大纲由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组织制定本区发展规划大纲,明确年本区发展目标、定位和发展策略,提出本区空间发展框架、发展重点及重大功能的布局设想。行业规划大纲由各部门组织编制,重点明确年、年行业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及路径、设施体系结构及建设标准、要求和年重点项目安排等内容计划,年12月完成分区规划大纲、行业规划大纲方案。
汇总形成总规纲要和总规成果。由市规划局牵头、联合市相关职能部门,设立专家顾问组,委托编制单位完成。计划年2月完成总规成果,年3月广泛征求相关政府部门和公众意见;年4月完成总体规划送审成果,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做好上报国务院审批的准备。
新一轮规划修编时序
第一阶段
将全面评价。对城市规划要先全面评价,总结经验、查找问题。计划年5月完成《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成果;
第二阶段重视前期研究,从人文城市,绿色城市,创新城市和活力城市等,覆盖城市创新、巢湖综合治理与绿色发展、城市文化、区域协调、城市规模、空间优化等方面。计划年10月完成专题研究最终成果,年12月完成专项规划最终成果;第三阶段按照“全市规划全市做”的目标,开展分区规划大纲和行业规划大纲,各单位的责任。第四阶段公众意见的征集。汇总形成总规纲要和总规成果,计划年2月完成总规成果,年3月广泛征求相关政府部门,征求公众意见;年4月完成总体规划送审成果,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做好上报国务院审批的准备。
历版城市总规回头看
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年,合肥成为安徽省省会。年4月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同年获批。规划到年人口55万,用地50.7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安徽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将是一座以纺织工业为主的生产城市。规划奠定了合肥市以老城为中心,向东、北、西南三翼伸展的基本布局形态。
第二版城市总体规划(~)年开始编制,年经国务院批准。规划到年人口60万,用地60平方公里;到年人口70万,面积77.7平方公里。城市性质:安徽省省会,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和建设中的铁路枢纽之一。
第三版城市总体规划(~)于年编制,年报批,年经国务院批准。规划到年人口万,面积平方公里。城市性质: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华东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
●于年编制,年底上报国务院。
●规划到年中心城区人口万,面积平方公里,年中心城区人口万,面积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区域性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将给合肥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