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仓廪实而民心安,农业强则百业兴。近年来,合肥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打造十二大农业产业化链条,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菜篮子”保供给、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成果丰硕。本报从今天起推出“在希望的田野上”专栏,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将深入到田间地头,走进老乡心头,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生动展示合肥乡村产业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生态宜居的美丽场景、文明健康的精神风貌、井然有序的治理成效、安居乐业的美好画卷。盛夏时节
走进合肥的田间地头
一排排整齐的农家院落干净整洁
一个个美丽的村庄游人如织
一片片翠绿的高标准农田充满希望
一座座崛起的产业园区富村富乡
……
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在庐州大地铺开
01
产业全面升级
激发农业发展“新活力”
盛夏时节,庐州处处瓜果飘香。
在长丰县庄墓镇丰硕家庭农场,明星葡萄品种“阳光玫瑰”迎来了大丰收。虽然部分葡萄还未成熟,但这种可追溯、不用农药的精品高端葡萄早已被各大企业预订一空。
“我们走的是高品质路线,种植的葡萄属于可追溯、纯绿色食品,深受客户喜爱。”农场负责人梁修伟告诉记者,30亩的“阳光玫瑰”预计今年总体收入在万元左右。
在长丰草莓高新技术示范园,草莓正在进行育种,绿色的草莓苗待到今年冬天,就将变成一个个鲜红的草莓果实。
据了解,近三年来,产业园通过整合田园综合体、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扶贫、高标准农田、畅通工程、美丽乡村等各类项目资金,累计投入6.9亿元,撬动金融保险、社会资本、乡村集体等各类资金投入15亿元。
园区内农民可支配收入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32%,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来自草莓产业,园区成为带动全县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的“火车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活力在哪里?
合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产业发展新业态,着力推进农业行业布链强链延链补链“四链合一”,不断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合肥印发十二条农业重点产业链行动方案,重点发展粮食等12条农业产业链。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17.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农招商项目56个,投资总额.02亿元,其中农产品加工项目33个,投资额.5亿元,占总投资额69.2%,农业招商引资活力持续释放。
此外,合肥还扛稳“三农压舱石”,狠抓“米袋子”“菜篮子”“肉案子”建设。全市夏粮量质齐升:小麦种植面积.7万亩,总产达64.8万吨。本地蔬菜面积产量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上半年面积86.69万亩,同比增长20.84%;总产.97万吨,同比增长12.15%。二季度末,全市生猪存栏突破70万头,出栏有望突破75万头。
02
壮大经营主体
激活农业发展内生动力
产业规模上来了,如何进一步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合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新动力,经营主体有序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加快农业提质增效的“助推器”。
在肥东县响导乡蒋祠村蔬菜扶贫产业园里,一颗颗火红的米椒挂满枝头,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忙碌地采摘成熟的米椒。
米椒是从印尼引进的改良新品种“正鸿九号”,其辣度高达9万单位。
“去年米椒价格一路上涨,今年种植米椒的农户大增,预计今年产业园米椒产量能达到万吨,产值预计在万元左右,比去年略有下降。”合肥市华之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华介绍。
这个扶贫产业园每年解决就业岗位多人,带动多户贫困户就业,创造村集体经济收入46万余元。
今年上半年,合肥推动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稳步提升。省市县三级累计专项投入扶持资金万元,落实土地整治补偿资金万元,村集体投入及社会投入资金累计万元。
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新增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家以上,全市家庭农场达家,农民合作社达个。“支农快贷”项目惠及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家,贷款金额超过2.1亿元。
03
留住美丽乡愁
让农村成为幸福美好家园
房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走进庐江县三冲村,通村水泥路平坦宽敞,村内河流沟渠两岸木栈道滨水景观绿化带以“桃红柳绿,春华秋实”为基调,与原生态花草树木融为一体。该村以国家AAA级景区三冲巢湖源为龙头,以体验式乡村旅游为产品,全面开展“农村三大革命”,建设茶园、果园、花园,做好三园融合。盘活闲置学校,建设三峰驿站民宿,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挖掘土特产品、手工技艺,培育休闲农业经营主体8家,开发手工粉丝、米面、米粑粑,发展特色山珍香椿、百花菜、香菇等乡村旅游商品,拓展农户增收渠道。在长丰县杨庙镇马郢社区,游客陶远见带着全家人体验陶艺和草木染,早就听说马郢的他直言,“马郢让人眼前一亮。”在马郢,曾经的荒废老宅破茧新生,化为民宿、特色农家乐、创客空间。曾经背井离乡谋生存的村民,返乡创业,利用文创元素助力家乡发展。文创元素打开乡村发展新思路,让当地老百姓过上了“守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又养家的”幸福生活。杨庙镇党委副书记杨磊告诉记者,近年来,马郢计划以打造亲子教育高地、乡村生活体验目的地为目标,形成独特发展模式。村集体收入年达70万元。社区已入驻32家新型经营主体,年产值和销售收入达万元,带动当地村民就业人,其中贫困户就业32人。近年来,合肥深化全域环境整治,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为抓手,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市个较大自然村整治技术方案编制工作基本完成。累计投入35.99万人次,1.8万个村庄实现常态化干净整洁。此外,全市乡村旅游恢复迅猛。上半年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15.32亿元,接待游客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3%和55.37%。
美丽乡村
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
“三产融合”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农村改革
激发乡村活力
合肥这片希望的田野上
正在开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征程